黑色素瘤细胞株被定义为经原代培养的组织细胞,培养到第10代左右,度过*次死亡危机后的细胞群,这种细胞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细胞系则被定义为可以度过第二次死亡危机,传代培养到40~50代的细胞,这部分细胞的遗传物质发生了部分改变并且细胞带有癌变的特点,这种细胞在适宜条件下无限传代。
产品目录或者细胞说明书上的推荐的培养基一般是黑色素瘤细胞株的原始提供者推荐的培养基或者已经经过验证的对该黑色素瘤细胞株zui合适的培养基,细胞对未推荐的培养基也许会适应,也有可能不适应。对于更换培养基,应谨慎对待,更换培养基时,应留一瓶细胞使用推荐的培养基培养,留作种子。黑色素瘤细胞株更换培养基有两种方法,zui简单的方法是直接更换培养基,强制使细胞适应新的培养基;还有一种更温和的方法:传代细胞的时候分成细胞两瓶,*瓶使用原来推荐的培养基,第二瓶使用50%原来推荐的培养基,50%新的培养基,之后仔细观察细胞的生长状态,如果第二瓶细胞生长状态不好,应立即停止更换培养基,如果第二瓶生长状态好,黑色素瘤细胞株可以继续传代分瓶,一瓶使用50%原来推荐的培养基,50%新的培养基,另一瓶使用25%原来推荐的培养基,75%新的培养基,继续观察,如果细胞状态好,可以全部换成新鲜的培养基。
黑色素瘤细胞株的污染鉴定、预防和处理问题。普通微生物污染:培养基浑浊,高倍镜观察有微生物污染;按规定弃用并全面严格灭菌。支原体污染:显微镜无法观察,依经验表现为细胞生长缓慢,有细胞漂浮等等,应通过PCR 等方法鉴定,如发现支原体污染,应按规定弃用,实验室要及时全面消毒灭菌,防止蔓延。(有些常规性细胞学实验不受支原体污染影响,可以继续使用细胞传代,为防污染扩大蔓延,可以选择性的在培养基中加入价的其它种抗生素,并在隔离实验室操作和独立使用一切用具与培养基等)。
胞在培养瓶长成致密单层后,已基本上饱和,为使细胞能继续生长,同时也将细胞数量扩大,就必须进行传代(再培养)。黑色素瘤细胞株传代培养也是一种将细胞种保存下去的方法。同时也是利用培养细胞进行各种实验的必经过程。悬浮型细胞直接分瓶就可以,而贴壁细胞需经消化后才能分瓶。一般使用蛋白水解酶(比如胰蛋白酶)消化贴壁细胞成单个细胞,也可加入乙二胺四乙酸(EDTA)提高消化能力,EDTA 是一种二价离子的螯合剂,能抑制细胞膜上的Ca2+和Mg2+。常用的细胞消化液一般含有0.25%(w/v)的胰酶和0.03% (w/v) EDTA,一般用不含Ca2+和Mg2+的盐溶液配置,先用胰酶-EDTA 消化液清洗细胞(5.0 -10.0 ml/75cm),然后弃去消化液,重新加入少量的胰酶-EDTA 消化液(2.0 to 5.0 ml/75 sq. cm flask) ,观察黑色素瘤细胞株直到细胞变圆脱离瓶壁,此过程一般需要5-15分钟,为了避免细胞成团,消化细胞的过程中不要拍打细胞瓶。对于特别难消化的细胞,可以加入胰酶EDTA 消化液后把细胞置于37°C 促进消化,细胞脱离瓶壁后,立刻加入含有血清的*培养基中止消化,血清中某些蛋白质能够抑制胰酶的活性。一般情况下,离心并不需要。如果细胞需要无血清或者低血清的培养基,可以以125000g 转速离心5分钟,然后弃去中止用的培养基,加入适合的新的培养基轻轻混匀细胞,移入到新的培养瓶。传代的比例视细胞类型而定,一般是1:2-1:20,黑色素瘤细胞株具体比例可参考说明书。胰蛋白酶会对某些细胞的细胞膜产生损伤,对于这种类型的细胞,可用细胞刮轻轻刮下细胞,加入适量的培养基,轻轻吹打混匀细胞,然后进行传代培养。